■ 爭鳴
  5月5日,三亞市啟動了2014年上半年物價補貼發放工作,符合條件的居民每人將一次性獲得360元補貼資金。此舉引起褒貶不一。
  【正方】 “讓紅包飛”體現普惠理念
  近年來,向居民發紅包,已非港澳等地的專利,東莞、杭州等城市都曾效仿。而在三亞,自2010年以來,就連續多年發放物價補貼。應看到,與別處限戶籍不同,三亞發紅包還囊括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本地戶籍人口。這均享式補貼,讓很多網民羡慕嫉妒恨。
  從輿論反饋看,確實有人對此抱有異議,認為不區分貧富的發放方式,徒有形式公平,也缺乏“補助效率”。但實質上,效率也好,公平也罷,都是相對意義上的:只要“讓紅包飛”契合民意,又有何不可?更何況,若要甄別困難群體針對性發放補貼,也要花費成本,且容易滋生冒用尋租空間。
  實質上,三亞堅持給居民發紅包,也是CPI高企語境下的積極應對——三亞旅游旺季拉動等因素影響,CPI持續上漲,“讓紅包飛”既是政府部門關註民生的實際行動,也是讓全民分享發展成果的有效形式。
  就像研究澳門發錢政策的學者蕭志偉說的,直接派錢是最省成本的紓民困措施,派錢是最直接的還富於民。
  說到底,地方政府口袋里有錢了,不是突擊花掉,而是給居民發紅包,保障民生,這體現的就是普惠理念。發紅包也許不是最好的,但絕對不是壞的補助方式。
  □止凡(會計師)
  【反方】 全民派“紅包”不如實打實減稅
  三亞以物價補貼方式消減CPI對居民的衝擊,確實體現了善意初衷。但也要看到,以今日的物價水平來說,半年領到360元補貼,充其量只是“毛毛雨”,即使是對生活困難者它能派多少用場都存疑。當然,若要提高補貼額度,政府恐怕又力不從心。基於此,與其全民均派,不如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。
  三亞向居民發放物價補貼,是以物價高為由頭。三亞物價為什麼會高?有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,當地在旅游業中名目繁多的稅費的助推。
  有資料顯示,三亞市旅游業稅費收入占到該市地方稅總收入的70%左右。這不僅會對本地居民產生壓力,對提高三亞對海內外游客的吸引力,也起到反向作用。就此而言,如果當地能把相關稅費降下來,旅游消費價格的下降,也會推動整個三亞物價水平降低,減輕居民生活成本壓力。
  向全民派發“紅包”的做法,的確容易刷“好評”。但站在非民粹視角上,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,比起一刀切式發“紅包”,更重要的是培育市場活力,讓民眾能穩定增收。要知道,眼下很多地方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中小型企業普遍面臨困難,三亞是旅游城市,但實體經濟的發展也面臨瓶頸,這成為當地居民就業、增收的掣肘。三亞如果能一馬當先,大規模推進減稅,那它釋放的利好是長遠的,其正的外部性也會比派紅包更強。
  退一步講,全民發“紅包”,還不如把資源用在提升保障層次上,針對性也更強。雖說保障與特定補助並不衝突,可在保障水平有限的情況下,側重於夯實基礎,也更能體現施政理性。
  □周俊生(學者)  (原標題:三亞該不該“讓紅包飛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s26hsfs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